语言学

"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现象和语言规律的学科。语言是一套构造复杂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从单个的语言符号来看,它是由声音和意义结合而成的;从整个语言符号系统来说,它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因此...
管理

详细内容

语言学


图片:语言学(图源:pixabay)

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现象和语言规律的学科。语言是一套构造复杂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从单个的语言符号来看,它是由声音和意义结合而成的;从整个语言符号系统来说,它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因此,语音、词汇、语义、语法是语言的构成要素。其中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义是语言的表达内容,语法则是语言的结构规则。[1]

一、主要研究方向

(一)语音学

语音学研究语音,包括言语的产生(语音如何被发出、传递和感知),对语音语和连续言语等的描写和分类。对言语的分析,可以在不同的层面上展开。在一个层面上,言语关系到解剖学和理学,可以研究舌头、喉等器官以及它们在言语产生中的作用;也对单个语音进行识别和归类,把分析重点放在发音器官发出的语音上,这是发音语音的硏究范畴;可以调查声波的性质,这是声学语音学的范畴;讲话的目的是要听到和被理解,因此还有必要研究听者如何分析和处理收到的声波,这是听觉语言学的范畴。[2]


图片:发音(图源:pixabay)


(二)音系学

音系学研究支配语音分布和排列的规则以及音节的形式。音系学以音位为起点来理语言的语音系统,音位是语言中能够区分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英语大概有四个音位。语音学是对人所能发出的语音进行研究,而音系学只是对这其中能够组成语言和产生意义的语音进行研究。前者注重无序的语音,后者注重排列顺序。[2]

(三)形态学

形态学关心词的内在构造,研究意义的最小单位—语素和构词过程。尽管很多认为语言最基本的意义单位是词,但许多词可以被分成更小的叫做语素的单位。语素功用不全相同,一些通过替换言语片段或改变意义来产生新词,其他的通过改变或增语法信息来产生新词,已有词义或赋予新的语法信息。[2]

(四)句法学

句法学研究产生和理解正确的句子所遵循的规则。句子的形式和结构受制于句法则,这些规则规定了词语顺序、句子组织方式以及词之间、词类之间和其他句子成分间的联系,句意不仅仅靠词序还与结构的组合方式有关。[2]


图片:句法分析树(图源:www.cipsc.org.cn/qngw/?author=0)


(五)语义学

语义学考察的是意义如何在语言中被编码。它不仅关心词作为词项的意义,还关词的上下语言层面,例如语素和句子的意义。下面是一些关键性概念:语义成分、词所指、词之间的意义联系(如反义词、同义词),句子间的意义联系(如蕴涵和预设关系)等。[2]

(六)语用学

语用学在语境中的研究意义。它研究特定场合下的特定话语,尤其注意不同的语运用的社会语境如何影响语义的诠释。换句话说,语用学关心的是语言如何被用来际,而不是语言如何构成。语用学主要把言语运用看做是各种社会常规所制约的社会行为,其中像指代力、效果、合作原则等概念是语用学的研究对象。以对话为例,既然语言主要通过言方式来传递,语用规则制约着一些会话的相互作用,如顺序的组织、错误的修改、言角色和言语行为。[2]


图片:语用学(图源:pixabay)


二、研究历程

(一)“五段”

1.语文学阶段

语文学是一门研究古文献和书面语的学问。印度、古希腊与罗马、中国被认为是语文学发展的三个源头。公元前4世纪,印度学者巴尼尼在整理、注释梵语诗歌集《吠陀》时,写出了杰出的《梵语语法》。古希腊学者亚里土塔尔库斯对荷马史诗进行编辑与整理,他的学生狄奥尼修斯・特拉克斯写出了“语法最伟大的权威”―《希腊语法》。古罗马学者借鉴希腊人的经验研究拉丁语,代表人物是瓦罗和多纳图斯。中国的语文学有着自己独特的道路。中国是一个重文字的国家,自秦代以来文字基本保持统一,产生了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通称为“小学”;出现了《说文解字》《广韵》《尔雅》等大批文献。古阿拉伯的语文学出现相对较晚,大约公元七八世纪时,围绕对《古兰经》的研究,也出现了不少学者与学派。[3][4]


图片:《说文解字》(图源:edu.qq.com/a/20170308/020651.htm)


2.历史比较语言学阶段

19世纪初,西方语言学学者开始运用历史比较法研究语言本身,产生了历史比较语言学。英国人威廉・琼斯提出“印欧语假设”,成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德国学者施列格尔看到梵语和欧洲许多语言有着不可否认的共同点,第一个提出“比较语法”。他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首创者。古尔替乌斯、施莱歇尔、维尔纳、梅耶等学者建立了一套科学的历史比较方法,找出了不同语言的亲属关系。他们的研究使语言学摆脱了附庸地位,标志着语言学已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学科。


图片:洪堡特(图源:book.douban.com/review/9206550/)


历史比较语言学由于涉及多种语言,为普通语言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19世纪中期,着重从理论上研究人类语言一般规律的普通语言学诞生了。奠基人先后分别是德国的洪堡特与瑞士的索绪尔。洪堡特被公认为普通语言学的第一位奠基者,他的许多语言学观点被后代学者不断继承与发展;索绪尔被称作“现代语言学之父”,在他死后由他的学生于1916年编辑出版的《普通语言学教程》集中体现了他的语言学思,如严格区分语言和言语、共时和历时、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等。该书在语言学发展史上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3][4][5]

3.结构语言学阶段

“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也是结构主义的鼻祖。他认为在语言学领域里,存在着两种语言学——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在当时应主要研究语言的语言学;他认为,语言实质上是一种符号体系,语言学应该研究这种体系的内部结构;他指出,语言有共时和历时两种状态,前者是静态的,后者是动态的,传统语法属于前者,历史比较语言学属于后者,号召把当时的研究重心转向共时语言学。


图片:索绪尔(图源:www.darentang.org/su-ccgtrbvff.html)


在索绪尔的影响下,出现了两大学派:一派叫心理社会学派,以梅耶、格拉蒙、房德里耶斯等为代表,他们认为语言既是社会事实,也是心理现象;另一派是结构主义语言学派。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又分三派:一是布拉格学派,以马泰休斯、特鲁别茨柯依等为代表。他们发挥了索绪尔的语言社会观,重视语言的社会功能,在音位和音位区别特征理论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被称为“功能派”;二是哥本哈根学派,以布龙达尔、叶尔姆斯列夫为代表。该派将索绪尔的语言符号说发展到极端,认为语言只是一种内容形式和表达形式所构成的符号,这种符号不依赖语音和现实世界而存在,因此他们研究的不是语言结构,而是抽象的关系结构,这一派也被称为“符号派”,三是美国学派,代表人物有博厄斯、萨丕尔,重视记录实际语言,重断代描写,其极端派排斥语言的意义,这一派被称为“描写派”。结构主义语言学对中国的语言研究产生过巨大的影响。[3][4]


图片:语言学家博厄斯(图源:news.sina.com.cn/o/2010-09-26/014818158936s.shtml)


4.形式语言学阶段

结构主义语言学称雄西方几十年,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转换生成语法崛起,才打破了结构主义语言学一统天下的局面。转换生成语法的创始人是乔姆斯基。乔氏认为,语言描写和分析的目的不在于分类,而在于建立一种理论,研究人的语言生成能力,即怎样用有限的成分和规则生成无限的句子。乔氏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能产生所有句子的语法系统,它主要包括生成和转换两个方面。生成规则又包括一套短语结构规则和词汇插入规则。[3]


图片:短语结构规则示例 图源:王华,崔俊影,经芳, 语言学[M], 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 2018.10, ISBN号 :978-7-5688-5572-3


5.交叉语言学阶段

随着当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语言学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形成一些交叉性、边缘性学科。如语言学和社会学交叉,产生了社会语言学,克服了结构主义语言学和形式语言学孤立地研究语言的内部结构与形式的缺点,被称为语言学的“第三次解放”。再如,语言学和心理学、人类学、数学病理学交叉,产生了心理语言学、人类语言学、数理语言学、病理语言学。此外,语言学和模糊理论、应用理论、文化理论交叉,产生了模糊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目前,人们不但重视微观语言学,而且更加重视宏观语言学;不但重视语言的语言学,而且开始重视言语的语言学。[5]

(二)“两线”

1.上古时期的两线斗争


图片:苏格拉底(图源:touch.travel.qunar.com/bookElement/5751367/1435344-2)


围绕着“名与实”的问题,两线斗争在西方和东方几乎同时涌现。在西方,大约是公元前469年至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的两个学生赫尔摩根与克拉底洛展开了第一次争论。赫尔摩根主张名由人定的习惯“约定论”,克拉底洛则主张名实相应的“本质论”。第二次的争论时间比第一次的争论时间长得多。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支持“约定论”,并提出“类比论”,他与赫尔摩根一样实际上主张“整齐论”,重类似与规则性;以芝诺创立的斯多葛学派为另一方,偏爱“本质论”。他们的理论被称为“不规则论”,与克拉底洛一样,实际上主张“参差论”,重驳杂与不规则性。我国关于“名与实”问题的讨论开始得更早。从孔子、老子、墨子到荀子,各家都有不少论述。[3]

2.中古时期的两线斗争

第一次体现在七八世纪巴施拉学派苦法学派的争论上。巴施拉与苦法是古阿拉伯的两个城市,以两巴维西为代表的巴施拉学派偏重古典阿拉伯语法,强调整齐、严谨;以基塞为首的苦法学派着重研究许多活的游牧部落的语言,强调参差与差异。第二次体现在十三四世纪的摩迪斯泰学派与普利西安语法的争论上。摩迪斯泰学派面向理论,重程式化形式,不考虑实际言语情境;普利西安语法则面向语言材料,立足文学文献,重实际用法。[3]

3.近古时期的两线斗争

第一次体现在17世纪的唯理论经验主义之间的斗争上。波尔·罗瓦雅尔修道院的普遍唯理语法是唯理论的突出代表,他们认为语言是思想的表现,思想是普遍的,所以语法也是普遍的。与此相反,被人尊为现代欧洲语义学鼻祖的洛克发扬了培根、贝克莱、休谟的经验主义哲学思想,他们认为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来自于外部感官的印象。第二次是以赫尔德的唯理论和哈里斯的普遍唯理论为一方,与孔狄亚克的洛克理论和霍恩图克的经验主义为另一方的争论。[3]


图片:语义学家洛克(图源:www.sohu.com/)


4.现当代时期的两线斗争

现代语言学的两线斗争首先表现在“谱系论”与“波浪说”之间,以及青年语法学派与方言地理学派之间的斗争。“谱系论”的典型代表是德国的施莱歇尔。他认为,世界上有不同的语系,每个语系都有它的原始语。他的学生施密特提出“波浪说”来补充,他认为语言之间的关系不是像树干与树枝那样整齐的关系,只要它们之间有接触,就会形成各种波浪的关系,包括音变在内的语言变化便会在特定地区的方言甚至语言之间不断扩散。青年语法学派把历史比较语言学带入高峰期;与此相反,以舒哈尔德为代表的“词与物”学派、浮士勒唯美学派和新语言学派则站在“参差论”的立场顽强地表现他们自己。[3]

(三)“三解放”

回溯语言学的历史,最初是为读古书和学作文服务的,到了19世纪中期,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兴起才使语言学摆脱狭隘的使用目的,以寻求语言发展的规律为号召,这可以说是一次大解放。但语言学仍然被视为历史科学的一支。

到了20世纪初,以索绪尔为代表,提倡为语言本身而研究语言,这是第二次解放

半个多世纪以来,虽然陆续形成许多流派,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以语言本身为研究对象,以探讨语言的规律为唯一任务,直到50、 60年代,才有一部分学者不愿意以此为满足,要求把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研究,这可以说是又一次解放[3]

讨论量
74.8 万
 
帮助中心
知乎隐私保护指引 联系我们
 
举报中心
涉未成年举报 网络谣言举报 涉企侵权举报
 
关于知乎
下载知乎 知乎招聘 知乎指南 知乎协议
京 ICP 证 110745 号 · 京 ICP 备 13052560 号 - 1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088 号 · 京网文[2022]2674-081 号 ·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334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6591号 ·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078 · 服务热线:400-919-0001 · Investor Relations · © 2024 知乎 北京智者天下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10-82716601 · 举报邮箱:jubao@zhihu.com
本站提供适老化无障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