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关怀版

黑龙江流域新石器时代人像雕塑研究

〔内容提要〕从现有认识出发,通过全面搜集和整理黑龙江流域新石器时代人像雕塑资料,对其时空范畴、造型特点、功能作用、地域差异等问题进行尝试性的探讨。认为黑龙江流域是目前我国新石器时代人像雕塑发现最早的地区,在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2000年的黑龙江下游地区达到顶峰;采用浮雕和圆雕技术表现方式,突出塑造人物的面部特征,写实与抽象相结合;人像雕塑可能是原始宗教祭祀器具或巫术用品,与祖先崇拜、神祇崇拜相关,并经历了由家庭崇拜向氏族部落崇拜的转变过程。

近些年来,国内学者对史前出土的人像雕塑产生浓厚兴趣,相继发表了一些研究成果,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随着考古材料日益丰富,本文拟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全面搜集和整理黑龙江流域考古发掘出土的新石器时代人像雕塑材料,试就其时空范围、艺术特点、阶段变化、功能作用等问题进行尝试性的探讨。作为区域性发现和阶段性认识,供国内外研究人像雕塑的专家学者们进行交流与讨论。

一、人像雕塑的发现与研究

黑龙江发源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西麓和蒙古国肯特山脉东麓,分南北两源。南源为海拉尔河与克鲁伦河汇流而成的额尔古纳河,北源为鄂嫩河-石勒喀河,两源汇合后称黑龙江,沿途接纳左岸的结雅河、布列亚河、阿姆贡河和右岸的呼玛河、逊河、松花江、乌苏里江等支流,在俄罗斯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注入鞑靼海峡。流域南部中国境内主要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和张广才岭等山脉,自北向南形成一道高耸的屏障环抱松嫩平原;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合的三角地带为三江平原。流域北部俄罗斯境内有阿穆尔-结雅平原和结雅-布列亚平原。流域下游为地势开阔的冲积平原,海拔在50米以下。

20世纪80年代以前,黑龙江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工作主要集中在黑龙江下游的俄罗斯境内。1960年,奥克拉德尼科夫与杰烈维扬科在发掘马雷舍沃文化遗存时,首次发现了有确切出土层位的人像陶塑。随后,俄罗斯学者分别对孔东遗址、沃兹涅谢诺夫卡遗址、加夏遗址进行了田野考古发掘。这三处遗址的发掘,不仅初步建立起黑龙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年代序列,而且发现了有明确出土层位和共生关系的人像雕塑新材料。自80年代中期起,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和扩展,考古材料日益丰富,俄罗斯学者开始针对遗址出土的人像雕塑展开尝试性研究,如结合民族学材料谈人像雕塑的功能效用,通过研究艺术主题反映古代人类思想,利用考古材料分析艺术内涵等,为研究和讨论黑龙江流域新石器时代人像雕塑拓展了视角,奠定了基础。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苏秉琦先生“中国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的指导下,区域性田野考古工作迅速展开,中国境内人像雕塑材料日益丰富起来。19851987年,吉林大学考古教研室和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西流松花江流域先后发掘了农安左家山、元宝沟、东丰西断梁山三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这些工作为揭示该区域新石器时代诸文化遗存的编年关系提供了可靠的地层学方面的证据,同时填补了西流松花江流域人像雕塑材料的空白。2007年,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和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发掘了白城双塔遗址,出土了嫩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最早的人像雕塑,不仅扩展了黑龙江流域史前人像研究的时空范畴,而且也为探讨原始艺术产生提供了新材料。

二、人像雕塑的概况

从发表的考古资料来看,黑龙江流域新石器时代人像雕塑主要分布在嫩江流域、西流松花江流域及黑龙江下游地区。其主要遗址有:中国境内的白城双塔、农安左家山、元宝沟、东丰西断梁山,俄罗斯境内的加夏、孔东、马雷舍沃、苏丘岛、沃兹涅谢诺夫卡等(图一)。

图一黑龙江流域新石器时代人像雕塑遗址位置示意图

1.双塔遗址2.元宝沟遗址3.左家山遗址4.西断梁山遗址5.马雷舍沃遗址6.加夏遗址7.沃兹涅谢诺夫卡遗址8.孔东遗址9.苏丘岛遗址

1.嫩江流域

目前在白城双塔一期文化中发现有3件,均为陶质人面像,分别采用线刻和浅浮雕的技法。线刻技法,2件,灰褐陶,在经过简单修整的陶器残片表面上进行刻划,以多重圆圈展现眼睛,鼻孔和口部雕刻出凹坑。ⅡT416②∶3,有胡须,宽7.6、高8.7厘米(图二,1)。ⅡT109②∶6,宽5.2、高5厘米(图二,2)。浅浮雕技法,1件,在陶器表面以减底雕刻表现眼部,利用细窄泥条贴塑鼻梁、口部、胡须,并且在泥条上戳压出连续凹窝。ⅡT127②∶6,黄褐陶,宽5.1、高7.5厘米(图二,3

图二嫩江流域新石器时代人像雕塑

1.双塔ⅡT416②∶3 2.双塔ⅡT109②∶6 3.双塔ⅡT127②∶6

2.西流松花江流域

西流松花江流域发现4件人像雕塑,其中左家山下层文化1件全身像,左家山上层文化3件人面像。元宝沟H522,全身像,采用圆雕手法,利用砂岩磨制成形,头部残缺,两腿粗细不一,具有明显的男性特征,宽5、高8、厚3.5厘米(图三,1)。左家山上层文化陶质人面像均采用圆雕技法。左家山T12②∶3,两眼雕刻凹窝,鼻部隆起,口部大张,长3.1、宽3.1厘米(图三,2)。左家山T10③∶8,面部仅勾勒出眼部,微微张开,有明显的下颌,颈部以下残缺,长2.4,宽1.6厘米(图三,3)。西断梁山T22②∶6,头部呈方形,面部特征不突出,仅简单勾勒出眼、鼻、口,保留有细长的颈部,长2.2、宽3.3厘米(图三,4)。

图三西流松花江流域新石器时代人像雕塑

1.元宝沟H522 2.左家山T12②∶3 3.左家山T10③∶8 4.西断梁山T22②∶6

3.黑龙江下游地区

黑龙江下游是目前发现人像雕塑数量最多的地区,考古发掘出土共18件,其中6件属于马雷舍沃文化,其余为沃兹涅谢诺夫卡文化。

马雷舍沃文化的人像雕塑包括浅浮雕和圆雕两种,在艺术的表现手法上既有形象写实类,也有抽象写意类。加夏遗址出土陶质浅浮雕1件,其特征为尖头顶,额头阴刻出网状图案带,似戴有头饰,两眉弯曲如月,双眼细长,鼻梁低窄,鼻孔以凹坑代表,左右脸颊各刻划4道斜向沟痕,小口,尖下颌,整体脸形如心形(图四,1)。苏丘岛F1内出土了1件圆雕人像,头顶部残缺,额头扁平有向后拉伸的趋势,眉弓突出,细长立目,眼窝较浅,阔鼻隆起,鼻孔略凸,嘴巴微张,唇部不明显,下颌圆润,与面颊、眉弓闭合呈心形,双耳短颈,躯干收窄,无双臂,残高6.6厘米(图四,3)。苏丘岛F25出土浮雕人面像和圆雕半身像各1件。浮雕人面像出土于房址В-15位置,红褐色陶质,头顶部分残缺,面部微仰,线刻出眼部,背面为山脊状直线细纹,长4.4、宽3.9厘米(图四,2)。圆雕半身像出土于И-17位置,红褐色陶质,头部残缺,仅存躯干,胸前用木棍刻画出数道细纹,无双臂,长3.8、宽3.4厘米(图四,4)。此外,在苏丘岛遗址的两件陶容器残片上还发现有人面像。一件陶罐上人面形象位于口沿斜线纹带和腹部篦点螺旋纹的空隙间,它利用篦点纹构成的几何形状来体现出人的眼睛、口部和胡须,陶片长24、宽14.1厘米(图四,5)。另一块陶片上采用浅浮雕技法勾勒一人面像,尖顶似戴帽,高颧骨深眼窝,鼻梁隆起,两腮内收,双唇微张,下颌较尖,陶片长6.4、宽5.8厘米(图四,6)。

沃兹涅谢诺夫卡文化人像制作精细,运用技术成熟。目前发表人像材料12件,其中浮雕9件,圆雕3件。

1)浮雕人像

苏丘岛遗址出土3件陶质人面像。Cy-74/14819,深灰色,脸形略方,高颅,眉弓与鼻部略凸,简单勾勒出眼睛及口部,高3.4厘米(图四,7)。Cy-72/7424,红褐色,圆脸,眉弓和鼻部棱角明显,眼窝深陷,两眼呈倒八字状,口部圆张,高3.6厘米(图四,8)。Cy-74/8931,黄褐色,瓜子脸,眉弓明显,两眼呈倒八字状,用刻画的短沟表现微睁状态,颧骨突出,鼻部隆起,鼻孔为戳出的两个凹坑,口部微张,尖下颌,高4.6厘米(图四,9)。孔东遗址出土的1件陶片上人物形象突出强调眼睛和口部,弱化其他面部特征,变得抽象笼统,线刻几何形状流畅圆润,层次分明,陶片长19.5、宽8.7厘米(图四,13)。加夏遗址TC-3探方内出土1块人面残片,以密布压印篦点纹为底纹,残留有右眼圈和部分圆睛,阔鼻,鼻孔深陷,双唇微张,表面施有红色陶衣,陶片长7.5、宽6.8厘米(图四,14)。沃兹涅谢诺夫卡房址中出土3件在磨光红衣陶容器上的人面像。第一件陶片上人物面廓呈心形,眉弓外凸,大眼内饰红衣,鼻小且前端微翘,鼻孔清晰,双唇凸起,口部微张,下颌圆润,颈部细长,上刻几何形图案似为项饰,陶片残高20.5厘米(图四,15)。第二件陶片上有三个人物形象。左侧上部为一人面像,面部轮廓呈心形,用圆柱状工具在眼部和口部按压出凹坑,周邻保留有红衣;左侧另一人物位于人面的正下方,应为全身像,但已残,仅保留心形头部和上肢躯干,面部除眼睛外全部堆塑并在其上施加篦点纹,眼部用圆筒工具压印成环状,内施红衣,鼻梁隆起,鼻孔深陷,双唇外凸,口部微张;右侧人物紧贴左侧,为全身像,四肢躯干轮廓内堆塑并饰篦点纹,面部为圆形,眼睛为圆柱状工具压印的凹坑,鼻部微凸,鼻孔深陷,口部为压印的长条形凹坑,唇部不明显,长颈,四肢呈手舞足蹈状,陶片残高33.5厘米(图四,16)。第三件为小陶片,人面形制与前两件相同,只保留头部,心形面廓,圆睛,鼻孔深陷,双唇微张,头下有双肩,其余部分残(图四,17)。马雷舍沃2号遗址出土一右侧面部人像陶片,菱形眼眶,圆点为睛,开口大笑,高7.6厘米(图四,18)。

2)圆雕人像

孔东遗址F3中出土1件半身女性人像,位于土坑半地穴房址西部。该人像制作精美,雕刻细致,椭圆脸形,头部较大,头顶向脑后高高伸出,似扎起的发髻或是穿戴的高帽;柳叶弯眉,眼形细长,鼻部高挺,颧骨略凸,双唇微张,下颌圆润,脸颊有酒窝;身体较小,不见双臂;前额正中间有一个穿孔,可能与悬挂雕像有关。人像整体给人以祥和、平静的状态,充满魅力,高12厘米(图四,10)。在苏丘岛遗址F4中也发现了1件与前者如出一辙的陶质女性人像,躯干缺失,仅剩头部,高6.8、宽5.6厘米(图四,11)。苏丘岛F4还出土1件具有女性特征的陶质人像躯干,头部已残,胸阔腰细,双乳隆起,双肩凸出,不见上肢,底部有一贯穿躯干的深孔,推测与雕像安放有关,高14.4、宽6.5厘米(图四,12)。

图四黑龙江下游新石器时代人像雕塑

114.加夏遗址291112.苏丘岛遗址1013.孔东遗址1517.沃兹涅谢诺夫卡遗址18.马雷舍沃2号遗址

三、人像雕塑的特点

人像雕塑贯穿于中国新石器时代始终,在地域分布上主要见于黑龙江流域、辽河流域、黄河流域以及长江流域。这四处区域在各自文化背景下,人像雕塑的出现时间早晚不一,造型风格各有差异。黑龙江流域新石器时代人像雕塑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在中国雕塑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从时空范畴上看,黑龙江流域新石器时代人像雕塑最早出现在嫩江流域,其年代在公元前9000—前7000年。在公元前5000—前4500年的西流松花江流域有零星分布。而后,在公元前3500—前2500年,人像雕塑开始进入发展期,发现地点开始增多,如西流松花江流域的农安左家山、东丰西断梁山,黑龙江下游的加夏、苏丘岛等遗址。人像雕塑在公元前2500—前2000年进入鼎峰期,其主要见于黑龙江下游地区,这一阶段不仅出土数量急剧增加,而且制作精美细致。

第二,从艺术造型上看,嫩江流域雕塑全部为浅浮雕人面像,圆雕人像尚未发现。它是将陶片进行二次利用的独立雕像,在上面贴塑或刻画出人物的眼、鼻、口、胡须等,制作粗糙,线条生硬,构图简单,风格古朴,具有写实特点。西流松花江流域发现的人像雕塑采用圆雕技术,以石、陶为材质进行创作,雕刻手法粗犷,勾勒简单,注重眼、鼻、口部位的刻画,展现人物严肃、庄重的神态。黑龙江下游地区人像雕塑技法多样,浅浮雕和圆雕各具特色,出现了以陶容器为载体的人像表现形式。在马雷舍沃文化中,半身人像以圆雕技法制作,简化肢体形态,着重突出面部特征,雕刻线条粗犷,细节掌握不到位,略显粗糙;陶容器上的人面像既有图案化的点线构图,也有细致写实的贴塑浅雕。人像雕塑发展到沃兹涅谢诺夫卡文化,雕刻技术日益成熟,外观造型趋于一致,表达主题突出鲜明。该文化以陶容器为载体的人物形象简化写意,创作层次分明,线条流畅精美,展现古人祭祀场景;采用浅浮雕技术制作的人面雕塑形态相似,刻画生动,表情凝重严肃,展现威严神态;圆雕人物造型基本相同,突显女性特征,面部雕刻精细,肢体塑造简化,线条轮廓清晰分明,掌握技艺日臻成熟,面部神情威严可畏,令人肃然起敬。

第三,从功能作用上看,人像雕刻艺术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反映的是一种基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黑龙江流域人像雕塑多以男性为主,与此伴随出土的是极具代表性的狩猎工具——石镞、捕鱼工具——鱼镖以及大量用于肢解猎物的加工工具。由此可见在渔猎型生业模式的社会,男性在经济生活中占有主导地位,人像雕塑自然以反映男性为主。从人像雕塑的出土情况上看,嫩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主要发现于文化层中,而黑龙江下游地区多见于房址内,这可能与使用人像雕塑的场所不同有关。从人像雕塑的文化内涵上看,黑龙江流域人像雕塑多为原始宗教祭祀器具或巫术用品,与祖先崇拜、神祇崇拜相关。其中多重圆圈展现眼睛、夸张刻画胡须的黥面人像与非洲、中东、美洲等地民族在面部彩绘图腾或者符号借以通神的萨满形象相近;左家山下层文化与沃兹涅谢诺夫卡文化的圆雕人像更加突出人物的生殖特征,可能与生殖崇拜相关;孔东遗址以陶容器为载体的人像雕塑反映出祭祀场景,可能与原始萨满教有关。

第四,从地域差异上看,黑龙江流域处在相对独立且封闭的文化区域中,人像雕塑具有浓厚的地域特征,与辽西、辽东地区新石器时代人像雕塑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据目前发表的田野考古资料可知,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人像雕塑从兴隆洼文化到小河沿文化均有发现(图五)。

图五辽西地区出土的新石器时代人像雕塑

136910.白音长汗遗址(AT27②∶7AF14①∶5AF19②∶4AF14①∶6-1AF14①∶7248.兴隆沟第一地点F22 57.兴隆洼遗址(M1172M11851112.赵宝沟遗址(F103①∶5613.小山遗址(F2②∶1014.西水泉遗址(H1315.牛河梁第五地点(Z241617.东山嘴遗址(TD9②∶7TD8②∶51819.牛河梁遗址(J1B1H3720.牛河梁第十六地点(M4421.南宝力皋吐遗址(CM154

从雕塑造型上看,兴隆洼文化以浅浮雕人面像为主,圆雕女性全身像偶有发现,雕刻简练,人面趋于图案化,仅以圆圈或圆孔表现眼、鼻、口,个别刻划出牙齿;赵宝沟文化仍以浅浮雕人面像为主,雕塑风格转向写实,人物特征刻画细致;进入红山文化,圆雕异军突起,以半身或全身的女性人像为大宗,人物形象丰满圆润,线条流畅细腻,雕塑中开始运用其他材质展现人物某个部位,形体开始增大,甚至与真人一般大小;到了小河沿文化,人像雕塑出现了人物形态与陶器造型相结合的新形式。从雕塑出土位置上看,兴隆洼文化和赵宝沟文化的人像雕塑主要在房址和墓葬中发现,而红山文化的人像雕塑则主要出土于祭坛、女神庙及其附近。辽东地区的新石器时代人像雕塑集中发现于小珠山下层文化和后洼上层文化(图六),

图六辽东地区出土的新石器时代人像雕塑

12617.后洼遗址(ⅤT21④∶10T4④∶25T5④∶2T16④∶6T4④∶17IT1④∶59T1④∶8T15④∶1T1④∶2T3②∶58VT22②∶32VT3③∶3IT2②∶75T15③∶1335.北吴屯遗址(T2③∶13T2③∶12T3③∶107

其特点是全部为人面像,形体较小,性别特征不明显;雕刻手法原始,造型粗犷,运用线刻、浅浮雕、圆雕等形式简单塑造出人物的口、眼部位,个别塑造出眉、鼻部位,见有黥面现象和一塑双面现象;人像全部出土于地层中,一般采用系绳悬挂或底部开孔安插。与以上两个地域相比较,黑龙江流域新石器时代人像雕塑多为浅浮雕男性人面像和圆雕女性半身像;人物面部突显心形构图意识,肢体塑造简化;独立制作的雕像生动写实,而装饰在陶器表面的雕像则极具抽象化、图案化;人像造型趋于一致,出现独立供奉神像的房屋,并使用专门的祭祀器具。

结合上述分析,不难发现黑龙江流域是目前我国新石器时代人像雕塑发现最早的地区,雕塑人物写实与抽象相结合,经历了雕刻技术原始初创到日臻成熟的过程,同时也经历了个体家庭崇拜向氏族部落崇拜转变的过程。过去,囿于材料所限,俄罗斯学者对人像雕塑研究仅局限于黑龙江下游地区,中国学者对此区域关注也很少。本文以黑龙江流域人像雕塑为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希望有更多的学者能够在日后工作中对该地区人像雕塑的问题给以足够的重视和研究。

作者:刘伟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

原文刊于:《北方文物》2018年第2

此处省略注释,完整版请看原文。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玻璃钢生产厂家玻璃钢雕塑质量验收玻璃钢雕塑和不锈钢雕塑有哪些武汉定制玻璃钢雕塑优势无锡小提琴玻璃钢花盆东莞led发光玻璃钢雕塑厂家赣州欧式玻璃钢雕塑玻璃钢雕塑凳子定制卡通玻璃钢门头雕塑定制商场美陈气球墙北京商场美陈复原亳州人物玻璃钢雕塑生产厂家江苏拉丝玻璃钢雕塑推荐厂家公园玻璃钢雕塑厂陕西玻璃钢浮雕雕塑批发商场包装美陈玻璃钢创意草莓屋雕塑商场美陈思路绵阳玻璃钢人物雕塑定制玻璃钢爱丽丝卡通雕塑苏州常见玻璃钢花盆商场彩虹线美陈玻璃钢摆件雕塑3月份商场美陈装置陕西景观玻璃钢雕塑哪家便宜南京家用玻璃钢雕塑摆件泰州玻璃钢人物雕塑制作东莞玻璃钢雕塑工艺品厂山东常用商场美陈销售企业安徽创意玻璃钢雕塑玻璃钢大雕塑施工方案香港通过《维护国家安全条例》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汪小菲曝离婚始末遭遇山火的松茸之乡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何赛飞追着代拍打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卫健委通报少年有偿捐血浆16次猝死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高校汽车撞人致3死16伤 司机系学生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中国拥有亿元资产的家庭达13.3万户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饲养员用铁锨驱打大熊猫被辞退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特朗普无法缴纳4.54亿美元罚金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联合利华开始重组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杨倩无缘巴黎奥运“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黑马情侣提车了专访95后高颜值猪保姆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沉迷短剧的人就像掉进了杀猪盘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七年后宇文玥被薅头发捞上岸事业单位女子向同事水杯投不明物质凯特王妃现身!外出购物视频曝光河南驻马店通报西平中学跳楼事件王树国卸任西安交大校长 师生送别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钱人豪晒法院裁定实锤抄袭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白宫:哈马斯三号人物被杀测试车高速逃费 小米:已补缴老人退休金被冒领16年 金额超20万

玻璃钢生产厂家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