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 15 章 網際網路.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 15 章 網際網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 15 章 網際網路

2 本章重點 15-1 網際網路的架構 15-2 上網的方式 15-3 WWW 15-4 檔案傳輸服務 15-5 電子郵件 15-6 即時通訊
15-7 網路語音通訊-VoIP 15-8 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

3 網際網路 網際網路是一個無國界、無地域性的超級大網路, 它的魅力席捲全球, 無論男女老幼都無法拒絕它的出現;它的資源取之不盡, 用之不竭, 它的應用不斷被發掘出來, 它甚至已經成為許多人生活中的必需品。 雖說網際網路只不過是初生之犢, 卻已如同水銀瀉地般, 滲透到全球每個角落,而我們正處這個大潮流中, 若不能了解並學習善用網際網路, 勢必會被時代的洪流所吞噬, 所以本章將引領讀者一步一步的了解並學習網際網路, 俾使讀者能乘著潮流, 迎向更美好的未來。

4 15-1 網際網路的架構 您接觸網際網路 (Internet) 多久了?1 年?3 年?5 年?您知道網際網路發展至今, 有多久的歷史嗎?您知道網際網路的未來將如何嗎? 很多人在使用網際網路, 但卻對網際網路了解不多, 本節將帶您尋找網際網路的源起, 觀察網際網路的組成, 窺探網際網路的未來, 讓您不再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

5 網際網路的發展 1960 年代是個不安的年代, 古巴危機、美國與蘇聯的冷戰、越戰等可能會引爆世界大戰的危機陸續發生, 當時美國軍方深信若戰爭全面爆發, 擁有科技優勢的一方才能成為最後的勝利者, 而正巧當時蘇聯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 於是美國國防部立即成立 ARPA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 專門研究有關資訊處理的各種技術, 同時也積極地展開各種新技術的研發。

6 網際網路的發展 1969 年, 第一個實驗性網路 ARPANET (ARPA Network) 正式出現在美國西部 UCLA (Univ.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當時美國國防部對這個網路的要求是:即使網路上的部分線路或設備損毀, 其他電腦仍然可以維持連線。 這當然是為了戰爭而設定的目標, 不過也成為之後網路的最大特色。

7 網際網路的發展 在 ARPANET 出現後短短幾年, 遠程通訊網路協定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Protocol, TELNET)、檔案傳輸協定 (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電子郵件 (Electronic Mail, ) 等 3 項應用服務也隨之發展出來, 而 ARPANET也陸續和各大學、研究單位連接, 形成更大的網路。 關於 FTP、 在本章第 4、5 節有詳細的說明, 至於 TELNET 則因為目前已經式微, 較少人使用, 因此本書不予介紹, 讀者若想了解, 請參閱本公司出版之 『Internet 協定觀念與實作 第二版』一書。

8 網際網路的發展 不過畢竟 ARPANET 的技術還是軍方專用, 因此所有用戶都要經過美國國防部的篩選, 並非想連接就能連接。
但是在 1970 年代末期, 美國國防部將網路技術公開, 提供全世界免費使用。於是原本是為了因應戰爭所發展出來的尖端技術, 竟然變成完全公開的電腦通訊技術。

9 網際網路的發展 從此之後, 網路開始進入一個快速進化的過程。不過直到 1981 年,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 (Nat ional Secience Foundation, NSF) 出資成立電腦科學網路(Computer Science Network, CSnet), 並在瑟夫 (Vinton Cerf, 有人稱他為 『網際網路之父』 ) 的建議下, 將 CSnet 和 ARPANET 相連, 日後隨著其他國家的廣域網路紛紛與之互連, 這時候網際網路才算正式誕生。

10 網際網路的組成 網際網路是由許多個網路連結而成的, 也就是由網路連結而成的網際間 (Internetwork)超大型網路。不管在任何國家, 網際網路通常包括由政府機構、學校、研究單位、軍事單位和民間企業所建構的網路, 而這些網路之間則是以快速、穩定的骨幹線路 (Backbone) 相互連接, 如下圖所示。

11 網際網路的組成

12 骨幹線路 骨幹線路的英文原義是動物的脊椎, 也就是說骨幹線路扮演的角色就像是脊椎神經一般, 是快速傳遞訊息的神經主幹道, 脊椎一旦受損, 就會癱瘓, 而骨幹線路也是一樣。 像台灣連到國外的骨幹線路, 是鋪設在台灣海峽或太平洋的海底光纖纜線,某條海底纜線曾經因故受損, 導致台灣和國外的網路連接幾乎全斷, 可想而知骨幹線路的重要性。

13 通訊協定 由於當年 ARPANET 就是使用 TCP/IP 通訊協定, 沿用至今, 整個網際網路都是使用 TCP/IP 通訊協定, 因此來自全世界的訊息都能在網際網路之間流通無礙。

14 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 依照前面的說法, 網際網路是由多個網路連接而成, 所以能使用網際網路的人,應該就是這些網路的使用者, 例如:政府機構、學校、研究單位、軍事單位、民間企業等機構的人員, 但是這和現況不合啊!若是只有這些網路的使用者才能存取網際網路的資源, 那麼網際網路怎麼可能會像現在一樣紅透半邊天呢? 的確, 在早期一般人並不能連上網際網路, 不過在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ISP) 出現後, 每一個人就都能輕易的連上網際網路, 因此我們也可以說, ISP 是促成網際網路興盛的重要關鍵。

15 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 ISP 的想法是, 社會大眾並不一定有機會在政府、各大學、研究單位等組成網際網路的單位裡上班, 所以它要讓每個人都能由家裡或工作場所連上網際網路, 達到分享、存取資源的目的。 基於這個理念, ISP 首先建立骨幹線路將自己和網際網路連接起來, 然後讓用戶透過 ISP 來存取網際網路:

16 網際網路的未來 其實, 要談網際網路的未來非常困難, 因為網際網路是由全世界的人共同參與,去改進、去推展, 也就是說網際網路並沒有一個絕對的主導力量, 反而是由多向性的力道去改變它。 因此, 沒有人有絕對的把握說出網際網路未來的面貌, 也沒有人可以告訴我們網際網路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多大的影響, 網路的未來是很難完整地預測出來。 話雖如此, 我們還是可根據目前網際網路的演變, 和網路使用者的需求去了解網際網路未來演變的大方向, 以及可能對人們生活所造成的改變。

17 網際網路的未來 傳輸速率的加快 對於傳輸速率, 人們總是希望能百尺竿頭, 更進一步,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目前寬頻上網的口號喊聲震天, 目前寬頻上網雖然仍以 ADSL 為主流, 光纖上網尚在起步, 但其佔有率也是節節上升。很明顯的, 傳輸速率的提升必然是未來網際網路發展的一大方向。

18 網際網路的未來 更豐富的內容和更具可看性的網頁
網際網路吸引人的就是源源不斷的資訊, 因此內容不斷的充實、加強是必然的。而在內容充實之外, 若能有更令人賞心悅目的畫面, 當然更加吸引人。

19 網際網路的未來

20 網際網路的未來 電子商務的發展 雖然, 在 2000 年第 4 季開始, 網路電子商務遭逢極大的失敗, 美國網路股票大跌,國內網路公司裁員、倒閉聲不斷, 令人不禁懷疑電子商務真的有未來嗎?但是技術的進步會帶來成本的下降, 有失敗的經驗才有成功的機會, 再加上網際網路愈來愈普及, 網路交易的安全技術不斷發展、強化, 電子商務目前已如同浴火鳳凰般重生, 而且會快速的成長、茁壯。

21 網際網路的未來 24 小時真人線上服務 社會的發展趨勢是:愈成熟、愈先進的國家, 服務業的比例會愈高。在網路上也是一樣, 而且根本可以說, 網際網路賣的就是服務, 全方位、貼心、快速的客戶服務。 例如:在逛網路商店街時, 對某一項商品有疑問, 於是便在螢幕上輸入問題, 這時候在網路的另一端立刻有人回應答案, 而且不管是白天或夜晚, 都能獲得同等的真人線上服務, 這種快速而貼心的服務, 是不是會讓您下次還想再來呢?!

22 網際網路的未來 其實前面所提到的, 只不過是網路未來的一小部分。隨著網際網路的商業運用日趨成熟普遍, 所引起的變化和影響實在是難以估計與預測, 而企業資訊管理系統若能與網際網路結合, 則又是一種翻天覆地的變革, 希望以上幾點有拋磚引玉的功用, 讓讀者能對網際網路的未來有些許線索可循。

23 15-2 上網的方式 一般社會大眾要連上 ISP 的方式, 可以透過電話線和有線電視 (也就是俗稱的第 4 台) 的纜線, 而這其中又因為頻寬的不同, 而分為撥接上網和寬頻兩種。 除了透過有形纜線上網外, 我們還可以透過無線方式上網, 例如 或手機上網。

24 上網的方式 撥接上網就是利用傳統數據機, 透過電話線撥號到 ISP, 建立連接到網際網路的通道;寬頻則又分為 ADSL 和纜線數據機兩種, 前者和傳統數據機一樣, 是利用電話線為傳輸線路, 而後者則是利用有線電視的同軸電纜線為傳輸線路。接著我們分別來說明這 3 種上網方式。

25 撥接上網 這是最古老的上網方式, 基本上只要安裝好數據機 (Modem), 把電話線接上,然後撥號連上 ISP 就可以存取網路了, 所以稱為撥接上網:

26 撥接上網 使用這種方式上網, 首先必須向 ISP 公司申請一組撥接用的帳號和密碼, 然後透過數據機撥號到 ISP 的主機, 使用這組帳號、密碼通過身份驗證, 就可以自由的存取網際網路了。 目前已有很多業者提供『免費』的撥接服務, 使用業者公開的帳號及密碼, 即可撥接連線。

27 利用 ADSL 上網 ADSL (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非對稱式數位用戶線路) 是目前寬頻上網的主流, 有陣子甚至因為申請的人太多, 一度導致 ADSL 數據機缺貨。但是, ADSL 到底好在那裡?

28 ADSL 的特色 傳統數據機是利用電話網路來連接網際網路, 目前最大的下載/ 上傳速率只能達到 56 Kbps/48 Kbps, 為了突破這個限制, ADSL 運用先進的數位訊號處理技術與創新的資料演算方法。 在一條電話線上使用更高頻的範圍來傳輸資料, 並將下載頻道 (Downstream)、上傳頻道 (Upstream) 和語音傳輸的 POTS (Plain Old Telephone System) 的頻道各自分開, 形成一條電話線路上同時可以傳輸 3 個不同頻道的資料。利用這種傳輸技術, ADSL 的理論傳輸速率將可高達 12 Mbps, 遠比數據機撥接上網快上數百倍。

29 ADSL 的特色 ADSL 的特性在於其上傳與下載的頻寬是不對稱的。通常是從 ISP 到用戶端 (下載頻道) 的傳輸頻寬比較高, 用戶端到 ISP (上傳頻道) 的傳輸頻寬則比較低。 這樣的設計一方面是為了與現有的電話網路頻譜相容, 一方面也符合一般使用網際網路的習慣與特性 (接收的資料量遠大於送出去的資料量)。

30 ADSL 的瓶頸 不過 ADSL 有個問題, 也是最大的致命傷, 就是 ADSL 的速率和用戶端與電信機房之間的『距離』息息相關。也就是說, 用戶距離電信機房愈遠, 連線速率就愈慢, 因此在沒有妥善的解決方案前, 距離電信機房超過 4 公里的用戶, 將無法申請ADSL 服務。

31 ADSL 的架構 ADSL 的基本架構如下圖:

32 ADSL 的架構 讀者會發現在這個架構中也有出現數據機-ADSL 數據機。不過它的功能和撥接上網用的數據機有所不同。

33 ADSL 的架構 另外和撥接上網不同的的是, 在 ADSL 架構中, 還多了一台 ADSL 分歧器(Splitter) , 其功能就是分離語音與數據訊號。因為數據資料和語音資料同時在電話線路上傳輸, 所以必須透過分歧器將訊號分離, 讓數據資料交由 ADSL 數據機處理, 將語音資料交給電話處理。

34 利用纜線數據機上網 利用同軸電纜線 (有線電視的纜線) 連接網際網路的技術, 其實早在 1994 年就已經有人提出了, 而且也推出纜線數據機 (Cable Modem) 這種產品, 不過因為當時的有線電視普及率還不高, 利用纜線數據機上網的成本相對較為昂貴, 因此一直都無法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而那時候的台灣, 有線電視系統才剛開始萌芽, 當然更不會有廠商敢嘗試。 如今歐美各國有線電視系統高度普及, 台灣有線電視的普及率也高達 6 成, 可說是每個家庭不可或缺的休閒主流, 而且其電纜線佈設範圍幾乎涵蓋了所有縣市。

35 利用纜線數據機上網 在這種情形下, 利用同軸電纜線連接網際網路, 可說是水到渠成, 再方便不過了。

36 纜線數據機的特色 有線電視運用同軸電纜線, 傳送近百個電視頻道給用戶觀賞。現在纜線數據機利用相同的技術, 將資料放置於未使用到的頻道傳輸, 讓用戶可以經由同軸電纜線存取網際網路的資料。 理論上, 若僅用一個頻道來上網, 速率大概介於 27 ~ 38 Mbps 左右, 而一條 T1專線也不過 Mbps, 相較之下讀者應該可以體會這個數字有多麼驚人!

37 纜線數據機的特色 不過理論值不等於實際運作的速度, 線路品質、距離機房的遠近, 以及無法獨享頻寬等等問題, 都會讓實際使用的頻寬大幅減少, 所以實際上每一個用戶所能分到的頻寬通常都不超過 1500 Kbps 。 我們再想想, 若能使用多頻道上網, 那頻寬不就暴增了嗎?的確, 若家中有安裝第 4 台的讀者應該都曉得, 雖然目前第 4 台的的頻道已破百, 但第 4 台業者所用的新規格電纜線仍有充裕的頻道數量可供上網使用。

38 纜線數據機的特色 舊規格的同軸電纜線能容納的頻道數較少, 甚至沒有空的頻道可用, 因此若採用舊規格的電纜線, 很有可能無法使用纜線數據機。

39 使用纜線數據機所面臨的問題 在台灣, 雖然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接第 4 台, 但纜線數據機的聲勢遠不如 ADSL一般, 可歸因於 以下 2 個因素。 首先, 同軸電纜線雖可雙向傳輸, 也就是不需要仰賴電話線, 完全可以只使用同軸電纜線來上傳/ 下載資料。但早期台灣業者除了在部分都會地區有提供雙向傳輸的服務外, 許多地區仍只有提供單向傳輸服務, 也就是使用者需另行撥接 ISP以上傳資料, 同軸電纜線只能單向下載資料。

40 使用纜線數據機所面臨的問題 而這個問題也是纜線數據機的市場佔有率一直無法提升的主因, 更間接導致 ADSL 大行其道。雖然單向的服務幾乎已消聲匿跡, 但纜線數據機上網已喪失市場先機。 不過在某些國家, 纜線數據機的用戶數則和 ADSL 不相上下。

41 使用纜線數據機所面臨的問題 纜線數據機的另一個問題就是用戶無法獨享整個頻道的頻寬。這是因為有線電視佈線的方式為樹狀架構, 所以分支後的頻寬就必須分割。雖說各家纜線數據機廠商大都宣稱單一用戶可使用最高頻寬為 1500 Kbps, 一般使用者可以達到200 ~ 500 Kbps 的速率, 不過實際傳輸速率通常都低於這些宣傳的數據。

42 使用纜線數據機所面臨的問題 利用纜線數據機上網的基本架構, 區分為『雙向』與『單向』兩種, 如後頁圖15-06 和圖 所示:

43 使用纜線數據機所面臨的問題

44 使用纜線數據機所面臨的問題 從這兩個架構中我們可以看出纜線數據機有以下兩種用途:
將數據資料放到電纜線上傳輸, 以及把在電纜線上的數據資料取回給用戶。 在單向服務中, 尚需兼具傳統數據機的功能, 將上傳的資料透過電話線送達 ISP。

45 小結 ADSL 連線的最高傳輸速率可達 12 Mbps, 纜線數據機連線的最高頻寬可達1500 Kbps, 相形之下傳統數據機撥接連線 56Kbps 的傳輸速度實在太慢。隨著ADSL 與纜線數據機等寬頻連線的佔有率逐漸升高 (相對的價格也越來越低), 已經淘汰了傳統的數據機撥接連線方式。 這幾年來在台灣, 由於中華電信不斷地擴展電信機房的分佈密度, 並大手筆添置了足夠的 ADSL 連線設備, 紮實了 ADSL 寬頻連線的基礎建設, 奠定了 ADSL連線的佔有率遠大於纜線數據機連線的局面。

46 小結 但是在美國則有不同的情形:大體上是地廣人稀, 然而受到 ADSL 機房不能離用戶太遠的限制, 必須廣設機房, 因此提高了 ADSL 連線的架設成本, 也形成了纜線數據機連線佔有率大於 ADSL 連線的局面。

47 使用光纖上網 現在有不少 ISP 都在推廣光纖上網。您可能常常在網路或電視上看到 FTTH、FTTB 等名詞, 或是中華電信的光世代廣告, 這就是 ISP 在推廣的光纖上網。FTTH (Fiber To The Home, 光纖到家) 與 FTTB (Fiber To The Building, 光纖到樓) 都是使用光纖上網, 其差別是光纖接到哪個點。 FTTH 會將光纖接到用戶端的家裡, 而 FTTB 是將光纖接到大樓的配線箱,然後再依需求透過電話線將線路拉到各個住戶或是企業用戶。

48 使用光纖上網 光纖的最大傳輸速率可達 1Gbps, 但目前 ISP 所提供的服務約在10Mbps ~ 100Mbps 間。目前使用光纖上網尚未普及, 不過其上網速度快,未來大眾的接受度應該會越來越高。

49 15-3 WWW 全球資訊網是目前在網際網路上最流行、最受人歡迎的服務, 它擁有色彩繽紛的網頁, 還能搭配符合網頁風格的優揚樂聲, 令人心曠神怡, 流連忘返。而在寬頻網站裡, 我們可以收聽電台廣播、看視訊短片, 甚至在未來的購物網站裡, 還能以虛擬實境來觀看想要購買的產品。 不過每天在全球資訊網上遨遊的讀者, 您可知道全球資訊網是由誰發明的嗎?全球資訊網是如何運作的呢?其實大部分的網際網路使用者都不知道答案, 所以本節將為大家揭開全球資訊網的神秘面紗。

50 WWW 的源起 全球資訊網 (World Wide Web, WWW) 是在 1989 年 3 月, 由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 (European Laboratory for Particle Physics, CERN) 所提出, 而發明人就是當時任職於該實驗室的英國人伯納斯李 (Tim Berners-Lee)。 伯納斯李當初的構想, 只是為了設計一個能讓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物理研究人員,以簡單又有效率的方式, 分享資源、分工合作, 也就是希望創造一個共同的資訊空間, 沒想到他所開發出來的技術, 最後卻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資訊傳播方式。

51 WWW 的源起

52 WWW 的運作原理 其實全球資訊網之所以能夠呈現各式各樣的變化, 是許多標示語言 (HTML、XML)、描述語言 (JavaScript、VBScript)、JAVA、Flash 元件、Plug-in 等的功勞, 因為用戶端的瀏覽程式支援這些技術, 所以能解讀出正確的顯示方式, 例如:閃爍、跑馬燈、動畫等效果。 至於伺服器所要負擔的則是資料處理、資料查詢與更新、產生網頁文件等作業, 這些工作是由CGI、SSI、ASP (ASP.NET) 或 PHP包辦。

53 WWW 的運作原理 用戶端指的是存取網頁的電腦, 伺服器指的則是提供網頁資料的遠端電腦。為了方便說明, 所以我們都以用戶端和伺服器來簡稱。
也就是說, 當我們在瀏覽網頁時, 看到一些美美的圖片、跑馬燈文字, 其實都是由我們的瀏覽器處理而產生的, 伺服器只是提供了文字、檔案和檔案位置的資訊而已, 但若是搜索資料、計數器這類和資料庫相關的作業, 則是先經由伺服器處理、運算之後, 再將結果回送給用戶端。

54 WWW 的運作原理 看完這些說明, 大家應該對全球資訊網有了簡單的認知, 不過這裡有一點沒提到, 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用戶端怎麼和伺服器建立溝通管道?

55 WWW 的幕後推手 ― HTTP 簡言之, 不管是要顯示圖片、要查詢資料庫, 若不能先建立訊息流通的橋樑, 用戶端和伺服器根本是各自獨立, 互不相關。所以在傳送資訊前, 我們必須先透過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超文字傳輸協定) 在兩端搭起通道, 讓訊息可以在兩者之間傳遞。 HTTP 的設計目的是為了傳送包含文字、圖片、聲音、視訊等夾雜非純文字的資料, 而全球資訊網即是遵循這種協定, 讓用戶端與伺服器得以溝通。HTTP 定義了在伺服器和用戶端之間所傳輸的資料格式, 使得包含文字、圖片、動畫、聲音等內容的網頁能傳送到用戶端的瀏覽器中。

56 WWW 的幕後推手 ― HTTP 這個協定最主要的特性在於是一個跨平台的標準, 因此在不同電腦系統中所存放的資料, 都可以經由HTTP 協定傳送給其他電腦, 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

57 WWW 的未來 近年來, 由於 JAVA 、PHP 、ASP 在全球資訊網上, 應用愈來愈多, 因此全球資訊網的便利性也愈來愈高, 投入的廠商更是不計其數, 而全世界的網站數量幾乎是每一分鐘就會多出一個, 可想而知, 未來全球資訊網一定會成為生活的必需品。 不過目前的全球資訊網有以下 3 個問題: 安全性不足:這是眾所皆知的缺點, 不過也因此有許多廠商不斷地投入資金, 研發更安全的網路交易機制, 相信再過不久, 網路交易的風險會比去提款機領錢還要低。

58 WWW 的未來 互動性不足:這點主要是因為頻寬不足, 但是近年來寬頻上網的趨勢逐漸成形,而且網路虛擬實境的技術愈趨成熟, 互動性的問題應該很快就能解決。 HTTP 標準追不上應用腳步:HTTP 是全球資訊網的核心技術, 但問題是因為網際網路標準制定組織的動作太慢, 形成現在 HTTP 的版本不斷更新, 功能不斷加強, 但是各種瀏覽程式支援程度卻略有差異, 甚至出現某些功能只有獨家支援的怪現象, 實在令人困擾。

59 WWW 的未來 不過上述 3 個問題, 由於全球資訊網的大量應用, 許多廠商相繼投入解決方案的研究, 應該都能在近幾年內解決, 屆時古人所言:「秀才不出門, 能知天下事。」的夢想就會成真了。 例如目前各大網站或是部落格架站軟體都有提供即時新聞訂閱的功能, 使用者只要使用相關的軟體, 不管是在手機或是電腦上都可接收最新的文章或新聞訊息摘要。若對該文章有興趣, 即可按內文中的連結以瀏覽器開啟完整的文章。

60 WWW 的未來

61 Web 2.0 的興起 在 2000 年網路科技公司 (dot-com) 泡沬化後, 許多人不再看好網際網路的發展, 不過當2004 年有人提出 Web 2.0 的新概念後, 網際網路的應用突然又熱門起來, Web 2.0 的『口號』在報章雜誌電視上隨處可見, 似乎宣告新時代的來臨。 雖然 Web 2.0 名稱上有個 2.0, 但它並不是指什麼軟體版本的 2.0 或是 HTTP 通訊協定有 2.0版, 而是一種新的 WWW 應用概念, 但所用的技術例如 JavaScript 等都是過去即已存在的,並無特別創新之處。

62 Web 2.0 的興起 因此認同此一概念者, 稱 Web 2.0 為網際網路的『文藝復興』;不認同者則稱其僅只是行銷名詞。但究竟什麼是 Web 2.0 呢? 相較於 Web 2.0, 以前的 WWW 應用可稱為 Web 1.0, 當時網頁的主要應用就是讓企業、組織將資訊發佈到網路上, 而使用者則是被動、單方向接受所瀏覽的網頁內容。簡單的說,Web 2.0 有如下主要的概念。

63 Web 2.0 的興起 以網際網路為平台 (Web As Platform):如前述, Web 1.0 將 WWW 視為提供資訊的一項應用;但在 Web 2.0 則將之視為提供應用的平台,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 Google 的各項服務:我們只要透過瀏覽器就能使用 Googl e 所提供的電子郵件、新聞、地圖查閱、乃至試算表等各種服務。

64 Web 2.0 的興起 強調使用者參與:Web 2.0 的時代所有使用者都是老大、都能在網路上發聲 (即使只是用滑鼠點一下), 例如 Wikipedia ( 網路百科, 任何人只要願意,都能參與編輯, 提供個人專業知識或意見於網路上;對比於大英百科全書, 就像是威權式的提供資訊, 使用者只能瀏覽而不能表達意見。另外, 部落格 (Blog) 也算是使用者參與的一個典型的例子。

65 15-4 檔案傳輸服務 自從有了網路後, 透過網路來存取檔案就一直是很普遍的應用, 例如:新增、刪除、複製、搬移等。但是用戶端要如何上傳檔案給伺服器?或者從伺服器下載檔案呢? 這個問題有多個答案, 但是較常見的方式是利用 FTP (File Transfer Protocol, 檔案傳輸協定)。在網際網路上, FTP 一直佔有最大的資料流量, 直到 1995年才被全球資訊網的 HTTP 協定超越過去。

66 檔案傳輸服務與檔案傳輸協定 原本 FTP 是一個檔案傳輸協定, 但是現在 FTP 不只是協定, 在很多情況下, 他已經成為『檔案傳輸服務』的代名詞, 因此讀者在了解 FTP 時, 要特別注意他何時代表『協定』, 何時是代表『服務』。 本節在說明時, 出現 FTP 表示的是『檔案傳輸協定』, 若是要表示服務則會使用『檔案傳輸服務』的字眼, 避免讀者混淆。

67 檔案傳輸服務 在網際網路誕生的初期, FTP 就已經被應用在檔案傳輸服務上, 而且一直是檔案傳輸服務的主角。
不過時至今日, 許多網路作業系統所推出的檔案傳輸解決方案,無論是透過共享資料夾或共享磁碟機、或整合到檔案系統 (例如:昇陽公司 (Sun)的 NFS), 整合性都遠優於 FTP, 使用者透過網路作業系統便可直接操作遠瑞伺服器的檔案資料, 相形之下 FTP 的操作方式就顯得煩瑣而難用。

68 檔案傳輸服務 為了對 FTP 進行改革、瘦身, TFTP (Trivial FTP)、SFTP (Simple FTP) 這類的精簡版協定不斷地被提出來, 但仍無法挽回 FTP 的風光。 其中 TFTP 由於核心碼精簡, 可以順利置入 ROM 中, 因而轉戰至無磁碟系統上繼績奮鬥, 供機器開機時透過網路向伺服器讀取開機資料, 算是延續了 FTP 的生命。

69 檔案傳輸服務 其實在網際網路上, 目前提供檔案傳輸服務的技術還有『電子郵件』和『全球資訊網』。相較於電子郵件以『附加檔案』夾帶檔案的方式, FTP 的檔案傳輸功能顯然血統比較純正, 而且傳輸效益也高多了。 然而隨著網際網路越來越普及, 許多使用者仍選擇直接以電子郵件傳檔, 圖的是操作上的方便, 顯然 FTP 在傳輸效益上的優勢, 還是無法挽回使用者投向電子郵件的懷抱。

70 檔案傳輸服務 若和全球資訊網相比, 則 FTP 的劣勢更是顯而易見。全球資訊網可以提供清楚、完整、即時性的說明, 甚至還能秀出欲下載的檔案展示圖, 目前在全球資訊網上提供軟體下載的網站, 例如:ToGet、史萊姆、Hinet, 都是如此, 而 FTP 在這方面是完全無法與之競爭。 事實上, 當我們使用 FTP 軟體連結到 FTP 伺服器時, 只能看到許多的檔案名稱。

71 檔案傳輸服務 雖然大多數的伺服器上會提供說明文件, 但還是純文字的內容, 而且即時性也不夠 (要先下載說明文件, 看完後再去找檔案), 對於忙碌、追求速度感又貪圖方便的現代人來說, FTP 實在是不夠人性化, 因此 FTP 佔有率退縮些是必然的。

72 FTP 的運作原理 FTP 跟其它協定所不同的是, FTP 在運作時會使用到兩條 TCP 連線, 一條傳輸控制指令, 一條傳輸資料。 FTP 伺服器的規格一開始便保留了 『20』 與 『21』 這兩個連接埠(Port), 其中 Port 21 用在控制連線,Port 20 則用在資料連線。 在 FTP 連線期間, 控制連線隨時都保持在暢通的狀態下, 但資料連線卻是等到要傳輸檔案時, 才臨時建立起來的, 檔案一傳輸完畢, 就中斷掉這條臨時的資料連線。

73 FTP 的運作原理

74 FTP 的運作原理 我們以際運作的狀況來看:FTP 伺服器在啟動後會持續偵測 Port 21, 當我們使用 FTP 軟體連接到 FTP 伺服器的 Port 21 時, 便會建立控制連線。但是等到我們要下載檔案時, 才會建立起資料連線, 開始傳輸資料。 而資料傳輸結束時, 資料連線也會隨之中斷, 最後當我們結束 FTP 軟體時, 控制連線也就跟著結束, 完成整個 FTP 的作業。

75 更換連接埠編號的注意事項 有些 FTP 伺服器只開放給特定的使用者, 會故意不用 Port 20 與 Port 21, 而改用其它較不常用到的連接埠。但是這兩個 Port 的編號有連帶關係, 若以 Port X 用在控制連線, 則 Port X-1就必然用在資料連線。例如:以 Port 當作控制連線連接埠, 那麼 Port 便是它的資料連線連接埠。

76 FTP 的未來發展 雖然 FTP 的戰場逐漸消失, 但 FTP 仍然是一種很可靠的檔案傳輸協定, 而且新版本又加入了『錯誤恢復』功能 (也就是一般所謂的『檔案續傳』功能), 更是讓它的身價加分。 因此 FTP 雖已風光不再, 但仍舊是經常傳輸大量檔案的使用者的最愛, 例如:許多網頁製作者依舊習慣透過 FTP, 將製作好的網頁檔案傳送到網站伺服器上, 而提供免費網頁空間的公司也仍舊支援 FTP。

77 FTP 的未來發展 不過全球資訊網的應用不斷被開發出來, 便利性愈來愈高, 而使用電子郵件的人口更是不斷攀升, 若未來 FTP 依舊沒發展出更好的操作介面、更方便的使用方式, 其應用範圍將難以擴張。

78 15-4-3 Peer-to-Peer 的運作原理與法律問題
相較於傳統的 FTP, 當今熱門的 Peer-to-Peer (以下簡稱 P2P) 檔案交換技術,可能是一般使用者更常接觸的檔案傳輸應用。

79 P2P 的原理 在第 1 章就曾介紹過, 以作業方式區分網路的型態, 可分為對等式 (Peer-topeer)及主從式 (Client-Server)。雖然對等式網路不等同於 P2P 檔案傳輸應用, 但其原理是相通的。

80 P2P 的原理 使用 FTP 進行檔案傳輸時, 使用者必須連線到提供檔案下載服務的 FTP 伺服器, 然後由伺服器下載所要的檔案;若要提供檔案給別人, 也需上傳到伺服器, 讓大家可由伺服器下載, 這就好比主從式網路中的伺服器與用戶端的概念。 但 P2P 則是讓所有使用者的電腦 (稱為 peers) 如同對等式網路中的電腦一樣,既是用戶端、也是伺服器。各家 P2P 技術雖不儘相同, 不過其運作模式大同小異,只要執行 P2P 軟體, 使用者電腦就可分享自己的檔案或下載別人提供的檔案。而且 P2P 也可同時由不同的來源下載同一個檔案, 使下載速度加快。

81 P2P 的原理

82 P2P 的原理 再加上目前的 P2P 技術通常會將檔案切割為多個固定大小的單元, 所以任一電腦只要下載完一個單元, 就算還沒下載完整個檔案, 也能提供給別人下載。如此更加快了檔案散佈的速度, 使得 P2P 應用廣受一般使用者接受。 雖然是由眾 peers 彼此分享資源, 不過通常 P2P 應用中也會有『伺服器』參與運作,只是一般不會稱其為伺服器, 因為它並不提供檔案下載服務, 而是告訴用戶端要連到哪一台電腦可以找到所要的檔案。

83 P2P 的法律與安全問題 目前 P2P 應用成為大眾注目的焦點, 原因之一就在於它觸及了智慧財產權的侵權問題以及使用者的資料安全疑慮。

84 P2P 的法律與安全問題 另一種容易觸法的情況, 則是有些人一時好奇, 下載了色情圖片、影片, 事後未刪除而不自覺, 因為上網時仍在執行 P2P 軟體, 使自己的電腦成為散佈的來源, 造成觸犯『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或是『兒童少年福利法』等法的事證。這些也都是使用 P2P 軟體時應特別注意的。 P2P 引起的安全性問題也一度引起社會大眾討論, 因為使用者不一定熟諳 P2P軟體的設定與特性, 可能一不小心就讓自己電腦上的檔案都公開出去, 任何人都可透過 P2P 下載其電腦中的私密檔案。

85 P2P 的法律與安全問題 如果是發生在政府機關電腦, 就會造成機密檔案外流, 例如國內就曾發生警察局電腦的機密檔案可透過 P2P 下載的情形、美國也曾發生軍方資料從 P2P 外流的案例。

86 15-5 電子郵件 電子郵件 (Electronic Mail, ) 到底有多熱門?使用率到底有多高?根據 IDC (International Data Corp.) 最近的調查報告指出, 全球的電子郵件使用情形持續大幅增長, 目前全球平均一天發出的電子郵件數量已高達數百億封, 而且網頁化郵件 (WebMail) 的使用率也大幅提升。

87 電子郵件 就台灣來看, 根據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公布的『九十六年度台灣寬頻網路使用狀況調查摘要分析』顯示, 使用寬頻上網之受訪者中, 就已有高達 92.15% 的民眾擁有電子郵件帳戶。 在 98 年度的調查也指出, 使用者上網活動以搜尋資訊、瀏覽網站、收發電子郵件為主, 再再的說明電子郵件在網際網路上的重要性。

88 電子郵件 其實早在網際網路尚未成形的時代裡, 電子郵件便已風靡於各種網路系統上,但是當時缺乏一個公定的標準, 因此不同網路系統各有不同的做法, 功能也不一, 不過隨著網際網路的大眾化, SMTP 協定和 POP3 協定便如魚躍龍門般, 成為目前電子郵件系統的共同標準。

89 SMTP 協定 一般而言, 網際網路電子郵件的運作原理如下:

90 SMTP 協定 UA(User Agent, 使用者代理程式)用於閱讀與編輯郵件;而 MTA(Mail Transfer Agent, 郵件傳送代理程式)則用於傳送(Send)、接收(Receive)與轉送(Relay, 又稱 Forward)郵件。 我們以上圖為例, 假設小明要寫信給小華:首先以 UA 寫信並將郵件傳送給 MTA1, 倘若此時小華也已經與 MTA1 建立連線,便會收到來自 MTA1 『有信給您!』的通知, 於是小華便啟動 UA 去接收和閱讀郵件;倘若小華尚未連線到 MTA1, 則在他下次連線到 MTA1 時, 也會收到同樣的通知。

91 SMTP 協定 假如小明不是要寄信給小華, 而是要寄給小威, 那麼上述的過程就必須加上一道轉信的動作。因為小明是與 MTA1 建立連線, 但是小威卻是與 MTA2 建立連線, 所以 MTA1 收到小明傳來的郵件後, 必須將此信轉給 MTA2, 再由 MTA2 通知小威, 這樣小威才讀得到這封信。

92 SMTP 協定 但是 MTA 之間轉送電子郵件的方式, 在早期並無一致的標準。導致某些電子郵件彼此不能交換郵件, 直到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被公認為標準之後才解決了這個問題。SMTP 規範了指令與封包格式, 無論使用何種硬體和作業系統作為 MTA, 只要遵循 SMTP 的規定, 彼此就能轉送郵件。

93 Outlook Express 算是 UA 或 MTA?
在實務上, 用來寫信、讀信的程式屬於 UA, 例如:Unix 系統的 pine 、elm 、mutt 等等;至於用來架設郵件伺服器的程式便是 MTA, 例如:sendmail 和 Microsoft Exchange Server 等等。按照這樣的說法, UA 負責編輯與閱讀郵件, 因此 Outlook Express 應該算是 UA, 這也正是大多數文章的說法。

94 Outlook Express 算是 UA 或 MTA?
可是, 再深入來看, 我們以 Outlook Express 寫完信之後, 還得用它透過 SMTP 協定, 將郵件傳送給郵件伺服器, 所以 Outlook Express 具有傳送郵件的功能(但是它不能透過 SMTP 協定接收郵件, 只能以 POP3 協定接收郵件, 詳見 節)。 因此整體而言, Outlook Express 不只是單純的 UA, 其實包含了一小部分的 MTA, 這一小部分就是指以 SMTP 傳送郵件的功能。而且不只是 Outlook Express 如此, 坊間大多數在 Windows 環境操作的收發信程式皆然, 例如:Thunderbird 、Eudora 等等。

95 15-5-2 POP3 協定 雖然利用 SMTP 協定就可以完成電子郵件的基本工作, 可是在實際應用時, 卻出現了以下的問題:
若是使用家中的電腦讀取 SMTP 伺服器上的郵件, 兩者必須維持連線。在尚無ADSL 等寬頻技術的年代, 連線時間愈久、所要付的費用愈高。因此, 若在連線狀態下逐一寫信、讀信、回信, 勢必花費不少的銀子。 在 SMTP 伺服器所看到的信件, 都只是存在SMTP伺服器, 並未存在自己的電腦裡。倘若要將郵件儲存到自己的電腦, 還得使用其它檔案傳輸協定(例如:FTP、Zmodem 等等)下載郵件, 這意味著使用者必須多記一些指令或學習操作另一套軟體。

96 POP3 協定 為了解決上述擾人的問題, 因此發展出了 POP(Post Office Protocol)協定,目前最普及的 POP 協定為第 3 版(Version 3), 所以大家通稱為 POP3 。由於POP3 協定的架構簡潔且易於實作, 迅速成為業界標準。目前幾乎所有的郵件伺服程式, 都同時支援 SMTP 和 POP3 兩種協定。 POP3 協定的用途比較單純, 就是純粹用來接收信件, 不能用於傳送或轉送信件。當 POP3 用戶端連接到 POP3 伺服器時, 送出用戶的帳號和密碼, 便會將該用戶的信件全部下載到本機電腦, 然後就可以中斷連線, 在自己的電腦上悠哉地看信。

97 POP3 協定 這樣一方面能節省連線費用;另一方面因為信件已經儲存在自己的電腦, 要備份或列印都方便多了。
以 Windows Vista 的Windows Mail 為例, 寄信時使用 SMTP 協定將信件送給郵件伺服器, 收信時則用 POP3 協定下載郵件, 所以必須設定 SMTP 伺服器和POP3 伺服器的 FQDN 或 IP 位址。但是大多數的郵件伺服器都支援這兩種協定,所以兩個設定值通常都是指到同一部電腦。

98 POP3 協定

99 HTTP 郵件 ― WebMail 使用電子郵件軟體透過 POP3 協定下載電子郵件到自己電腦上雖然方便, 但當我們出門在外時, 可不見得都能隨身帶著自己的電腦。為此許多業者 (如 Hinet 與Yahoo!) 都提供了 WebMail 服務, 讓使用者隨時都可以在任何一台電腦, 使用網頁瀏覽器處理電子郵件。

100 HTTP 郵件 ― WebMail

101 垃圾郵件攻防戰 電子郵件高即時性、低成本的特性, 讓使用電子郵件的人口逐日遞增, 也使得郵件伺服器成為網際網路裡不可或缺的主角, 再加上現在的電子郵件可以夾帶各式檔案, 方便性更加顯著。然而隨著電子郵件成為現代人日常生活上不可或缺的一環,電子郵件也成了電子入侵的重要管道之一。 日常生活中您會收到許多郵件, 有些非常重要, 而有些卻是煩人的廣告郵件或是色情郵件。廣告郵件與色情郵件統稱為垃圾郵件, 其中有些郵件甚至還內含病毒或後門程式。垃圾郵件不但會浪費網路頻寬, 佔用我們寶貴的時間, 甚至還會癱瘓我們的電腦與網路系統 (若內含病毒或後門程式)。

102 垃圾郵件攻防戰 究其根源, 我們可以發現到, 垃圾電子郵件的氾濫實肇因於電子郵件在傳輸成本上的不對稱特性:在現實世界裡, 當寄件人要寄送紙張形式的垃圾郵件給您時,寄件者必須自行負擔實體郵件的寄送費用 (寄得越多, 花費越大)。 但在網際網路上, 寄送大量電子郵件並不會使寄件者負擔巨額費用, 因而使得少數不肖寄件者肆無忌憚地大量傳送垃圾電子郵件給他人。

103 垃圾郵件攻防戰 在過去, 由於傳寄垃圾郵件並未被視為『違法行為』, 因此無法引用相關法條來處罰垃圾郵件的寄件者, 使得電子郵件社群必須以消極的措施來因應之: 各機關、組織與 ISP 皆開始透過各種身分驗證措施, 以確保只有自己的合法使用者可以透過自家的郵件伺服器來寄送郵件, 避免外人利用自家的郵件伺服器寄送垃圾郵件。 許多機關、組織與 ISP 會限制其下使用者一次所能寄發的電子郵件數量。或在郵件伺服器上以自訂的郵件過濾條件檢查電子郵件, 將判定為垃圾郵件的電子郵件阻擋下來。

104 垃圾郵件攻防戰 許多使用者也在自己所使用的電子郵件軟體上以自訂的郵件過濾條件檢查電子郵件, 將判定為垃圾郵件的電子郵件阻擋下來。一些新版的電子郵件軟體 (如Outlook) 也內建了垃圾郵件的偵測與阻擋功能。 然而, 上述解決方案的成效很有限。消極的以過濾規則來阻擋垃圾郵件, 寄件者則會改變垃圾郵件的寫作風格, 藉此避開既有規則的阻絕, 成了雙方之間沒完沒了的拉鋸戰 (也使得電腦有可能錯刪一般郵件)。

105 垃圾郵件攻防戰 若要求郵件伺服器的管理員以人工方式檢查電子郵件, 一方面除了加重系統管理員的工作負擔 (且很可能還會因忙不過來而無法應付), 也會衍生個人隱私權方面的爭議。 所以有些國家已經研議透過立法程序, 將寄送垃圾郵件行為定義成『違法行為』, 讓公權力可以依據法律懲處不肖寄件者。

106 垃圾郵件攻防戰 然而隨著各國紛紛著手制訂反垃圾郵件法律, 相關法律該如何落實也開始考驗著各國立法、執法、與司法單位, 例如:如何抓到惡意寄件者、垃圾郵件的認定、如何判定垃圾郵件所帶來的損害程度等等。 可以想像的是, 在防堵垃圾郵件上, 未來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在西元 2007 年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NCC) 在會議中通過 「濫發商業電子郵件管理條例草案」, 並向立法院提案, 不過因其中缺乏『行政罰』的機制, 而遭立法院退回。

107 垃圾郵件攻防戰 待日後法案通過, 濫發垃圾郵件者會有民事責任 (草案中訂定的最高賠償額為新台幣二千萬元), 屆時應該就能改善垃圾郵件的問題。

108 15-6 即時通訊 電子郵件又快又方便, 但即時通訊軟體則又比電子郵件更快更方便 ― 只要對方在線上, 就可以馬上傳訊息給對方;對方收到訊息後, 也可以立刻回訊息給您:

109 即時通訊 其實在很早以前, 即時通訊功能就已出現在網路上, Unix 電腦使用者可透過 talk 或 write 指令傳送文字訊息給另一個 Unix 使用者, 進而進行即時性的線上交談。 雖說早期的即時通訊功能有著各種使用限制 (例如:只能在同類型電腦間使用、或是只能在區域網路上使用...), 但隨著網際網路的規模不斷擴大, 如今市面上早已充斥著各式各樣功能強大的即時通訊軟體, 如 Netmeeting、ICQ、MSN、Yahoo!Messenger、Windows Messenger... 等。

110 即時通訊 新一代的通訊軟體沒有以往的使用限制, 使用起來更為方便, 其中有些軟體除了提供即時性線上交談功能外, 也提供了一些全方位的附加功能: 即時性線上會議功能。 電子白板:讓交談雙方可以隨手塗鴉, 然後將繪成的圖案立即傳給對方。 即時檔案傳輸功能。 同步視訊傳輸功能:透過攝影鏡頭讓對方看得到自己。 同步語音傳輸功能:就像是透過網際網路打電話。

111 即時通訊 展望未來, 即時通訊軟體的發展潛力無限, 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112 15-7 網路語音通訊 ― VoIP 隨著數位傳輸技術的普及, 使得數位傳輸成本低於傳統的電信通訊, 便開始有人想透過數位化的網際網路來進行語音通訊, 這種應用方式也就是所謂的 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VoIP 的關鍵技術在於將語音訊號數位化, 然後包裝成 IP 封包, 透過網際網路傳送。目前常見的 VoIP 應用大致分為以下三種。

113 網路語音通訊 ― VoIP 電腦對電腦(PC-to-PC)
只要使用者安裝了 Skype 之類的程式, 也申請了帳號與密碼, 登入特定的伺服器之後, 即可透過耳機與麥克風與其它登入的使用者交談, 目前大多數這類的服務都屬於免費:

114 網路語音通訊 ― VoIP 此外, 也有業者結合 Wi-Fi 無線區域網路和 VoIP, 推出所謂的『Wi-Fi Phone』,讓使用者毋須接線、也毋須使用電腦, 就能透過網際網路講電話。

115 網路語音通訊 ― VoIP 電腦對電話(PC-to-Phone)
目前這種『電腦對電話』的服務以 SkypeOut 最為著名, 使用者必須支付通話費, 不過通常會比電話通話費便宜。

116 網路語音通訊 ― VoIP

117 網路語音通訊 ― VoIP 電話對電話(Phone-to-Phone)
對於一般大眾而言, 打電話之前若必須先開啟電腦、掛上耳機與麥克風、執行特定程式等等動作, 總是讓人覺得很不方便。於是廠商發明了 VoIP 閘道器(VoIP Gateway), 它其實就是一部小型電腦, 負責語音訊號與 VoIP 封包之間的轉換工作, 如下圖:

118 網路語音通訊 ― VoIP 在上圖中發送端透過電話送出語音訊號, 藉由 VoIP 閘道器做轉換動作, 將 VoIP封包經由網際網路傳送給接收端的 VoIP 閘道器, 再將 VoIP 封包轉為電話訊號傳給電話, 因此雙方都能直接用電話交談。事實上, 許多電信業者已經針對跨國企業推出從安裝 VoIP 閘道器到租用線路全包的解決方案, 每年可以節省可觀的電話費。

119 網路語音通訊 ― VoIP

120 15-8 雲端運算 ― Cloud Computing
雲端運算 (Cloud Computing) 這個名詞, 源自於我們用圖案表達網際網路時,通常都是把網際網路畫成一個雲狀 (Cloud) 的圖案 (就像本章的圖 、15-04)。 所以簡單的說, 雲端運算的意思就是將需要運算的資源、資料, 都放在網際網路上, 只要使用者能存取 Internet, 就能使用這個『運算』資源。舉例來說, 我們用瀏覽器連上搜尋網站, 輸入關鍵字進行搜尋, 此時搜尋的運算動作都是在業者的電腦上進行, 最後將搜尋結果輸出成網頁, 並呈現在瀏覽器上。

121 雲端運算 ― Cloud Computing 當然雲端運算並不只是用瀏覽器瀏覽網路上的服務與資源而已, 許多本機電腦、區域網路伺服器的資源也都可以移到雲端。 目前已有許多雲端運算服務商(Cloud Computing Service Provider), 簡單的說, 就是將原本自己電腦 (或區域網路) 上的應用程式、資料等等, 都移到這些服務商的電腦上執行, 使用者可透過網際網路來存取。

122 雲端運算 ― Cloud Computing 至於是否適合放到雲端, 可從經濟效益及相關應用的型態來考量:
經濟效益:例如企業需要郵件伺服器, 若要自己架設一部, 如此即需要軟硬體成本及日後維護費用;但如果將此項服務放到雲端 - 向 Google Mail 或其他廠商購買相關服務, 則除了購買服務的費用外, 可能還有增加的網路費用 (因為可能郵件數量多到會使企業連到 Internet 的流量大幅增加, 使企業需增加對外頻寬)。企業可依其需求, 來判斷將運算移到雲端是否划算。

123 雲端運算 ― Cloud Computing 還有一種情況則是部份企業應用有差異極大的離/尖峰期, 例如尖峰期間的運算需數十部伺服器且經常滿載、離峰期可能只需 1、2 部伺服器即可應付, 因此購置多台伺服器就顯得相當浪費;然而雲端運算服務商的服務通常是依運算量、資料量計費, 所以將運算移到雲端, 只需在尖峰期購買較大量的運算資源,離峰期可縮減, 省下不必要的花費。 應用型態:如果企業所執行的應用較特殊 (例如可能是執行自家開發或罕見的作業系統、程式語言等), 是服務商不支援的, 此時可能無法移到雲端;或評估將應用移植到服務商支援的平台, 是否符合經濟效益。

124 雲端運算 ― Cloud Computing 雲端運算的興起, 可歸因於網際網路的興盛及服務的多樣化, 例如像 Google 等廠商就提供許多網頁開發、資料處理服務, 換言之, 各種網際網路應用的運算重心,近年來早已逐步移向雲端, 而不是單純於單一個站台、資料庫來完成。雲端運算的另一項特色, 則是『分散式運算』, 因為運算可分散到許多不同的電腦以分工合作方式處理, 大大提昇了處理效能。 此外, 如前面的例子所述, 當企業或組織將內部的運算資源移到雲端時, 也要因應內部網路連外需求的增加, 評估是否需增加對外的頻寬。


Download ppt "第 15 章 網際網路."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

玻璃钢生产厂家玻璃钢龙雕塑生产安康玻璃钢牌匾雕塑宁德模压法玻璃钢雕塑厂家曲阳玻璃钢抽象鹿雕塑湖北抽象玻璃钢雕塑图片宿州景区玻璃钢雕塑价格南宁大型玻璃钢雕塑销售厂家兰州仿真人物玻璃钢雕塑玻璃钢龙雕塑设计公司哪家好广州玻璃钢牧童雨露雕塑中山玻璃钢雕塑招聘信息商丘不锈钢牛玻璃钢景观雕塑南通玻璃钢海豚雕塑玻璃钢雕塑学校孔子雕塑江苏户外商场美陈生产公司高淳商场新年美陈兰州玻璃钢雕塑哪里好园林玻璃钢卡通雕塑费用商丘玻璃钢人物雕塑价格吉林玻璃钢雕塑价格玻璃钢出水龙头雕塑安徽玻璃钢圆球雕塑翻模玻璃钢人物雕塑行情雕塑材料玻璃钢批发玻璃钢花盆栽简笔画郑州玻璃钢雕塑加工厂家苏州玻璃钢花盆供货商年度商场美陈山东玻璃钢果蔬雕塑玻璃钢小羊动物雕塑设计与制作香港通过《维护国家安全条例》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汪小菲曝离婚始末遭遇山火的松茸之乡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何赛飞追着代拍打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卫健委通报少年有偿捐血浆16次猝死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高校汽车撞人致3死16伤 司机系学生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中国拥有亿元资产的家庭达13.3万户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饲养员用铁锨驱打大熊猫被辞退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特朗普无法缴纳4.54亿美元罚金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联合利华开始重组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杨倩无缘巴黎奥运“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黑马情侣提车了专访95后高颜值猪保姆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沉迷短剧的人就像掉进了杀猪盘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七年后宇文玥被薅头发捞上岸事业单位女子向同事水杯投不明物质凯特王妃现身!外出购物视频曝光河南驻马店通报西平中学跳楼事件王树国卸任西安交大校长 师生送别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钱人豪晒法院裁定实锤抄袭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白宫:哈马斯三号人物被杀测试车高速逃费 小米:已补缴老人退休金被冒领16年 金额超20万

玻璃钢生产厂家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